从小程序发布至今,我手机中已经使用了 30 款小程序,但其中绝大多数小程序都在第一次使用之后再也没有被打开,真正能让我想到去用的主要是这么几款:
- 摩拜单车
- 轻芒杂志
- 美味不用等
- 快递 100
- 滴滴出行
- 车来了
- 实时空气质量
- 鬼畜表情包
其中鬼畜表情包更多的作为微信表情系统的延伸,其他几款才是为了他们的功能而愿意使用。说到使用他们而非安装 App 的原因,主要集中于:
- 不希望为了偶尔使用的需求安装 App(如车来了、美味不用等)
- 小程序使用体验好于 App(摩拜单车、轻芒杂志)
- 小程序提供的部分功能恰好是 App 中最需要的功能(实时空气质量、滴滴出行)
综合考虑,这些能让我用下去的小程序大多为功能类产品,且小程序提供的功能可以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。小程序须处于一个服务号和 App 之间的位置:能满足用户的一部分需求,但不能把用户所有需求全部做进小程序中,这样反而可能导致 App 的使用率降低和卸载率的增加。小程序本身虽然轻量,但处于微信相对隐蔽的地方,这决定了小程序满足的需求应是低频的、相对简单的、能快速完成的,否则进入小程序完成需求的过程反而比直接使用 App 复杂(例如外卖类小程序)。